标签:科研名人

  • 陈江

    创新崛起的机遇 ——关于发展“生物粉体工程”新兴产业的战略思路 姜锡朋 陈 江 姜 涛 编者按:项目定位、产品定位如同人生定位一样重要。人生短暂,光阴紧迫,智力资本、资金资本来之不易,选准一个顶目往往能成就一生,选错一个项目往往终身懊悔...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陈国财

    沈阳市亨运达钛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财 我于60年代末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钛厂工作。期间先后在锻造车间、熔炼车间、钛管钛设备制造车间及钛材推广小组、钛厂销售处就职,参与了钛及钛合金的研发及生产及制造。1970 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东方红卫星一号。其长征火箭用的TC4饼材制做的高压气瓶是由我厂提供的,包括卫星内衬板和皮TA7板材。我参与了钛合金饼材的生产和锻造过程...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谱写自主自强的空间环境探测奋斗之歌记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光武

    朱光武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5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天工程和空间科学探测研究工作,主持我国神舟飞船、各类应用卫星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以及科学卫星等有关航天器有效载荷研制任务。 朱光武与探测二号(TC-2)卫星合影 每日清晨6点,无论寒暑、不避风雨,一位70多岁的老者都会在一间普通办公室里准时开始他一天的工作。这位数十年如一日,退休后依然坚持工作...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王海峰学术与产业并举

    科研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王海峰学术与产业并举

    11月8日,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奖项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旨在对我国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进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AI产业界首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发起,每两年颁发一次。自1996年至今,共有304位科学家及1个团体获奖...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苏大源

    无量光能量能量宝 照亮有缘人的生命之光——记量光能量能量宝发明人苏大源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定义,有的来自自身的天赋(宿世因缘),有的来自后天生活的启发,苏大源属于后者。作为一位经历厚重的智者,他在多年的人生起伏中看透世事,皈依佛门,在禅定中得到灵感发明了无量光能量宝(简称能量宝)。其原理是宇宙大爆炸、生命万物起源的结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河图洛书、易经中的八卦。一块小小的无量光能量宝...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胡忠伟

    以侨为桥 心怀天下 —— 巴中国际发展商会胡忠伟会长 胡忠伟 1967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市,并于1980年出国,现已加入巴西国籍。目前居住于巴西圣保罗。名下经营企业及业务有:雄马集团,物流、地产、商务、旅游等。南美“哲学教育荣誉博士”、“巴西优异成就企业家奖”、“巴西杰出华人奖”、“巴西杰出贡献奖”、“圣保罗贵族骑士”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用声波解剖海洋 记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海军

    科研用声波解剖海洋 记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海军

    刘海军的名字里有个“海”字,家乡在湘西的他从小就向往大海,到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这一梦想成为了现实。工作18年来,他平均每年外出试验100多天。有一年,4个月都在海上度过。 见识了大海的辽阔,刘海军时常觉得自己很渺小。“个人的力量有限,我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把每项试验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一定能推动水声发射系统的进步。”目前成为声学所副研究员的他告诉《中国科学报》。...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每天都在和问题打交道记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苑名匠薛长斌

    科研每天都在和问题打交道记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苑名匠薛长斌

    低调沉稳,是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薛长斌给人的第一印象。 曾先后担任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和嫦娥四号任务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的他,将自己的成就归结为“运气好”。“我觉得个人是一方面,幸运的还是赶上了整个时代发展的大潮。” 面对枯燥和压力,他相信团队的力量,也相信好奇心的作用。他选择用坚持践行航天事业的使命与责任,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 走上航天路 有效载荷...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张列宇诊治黑臭河道的水大夫

    科研张列宇诊治黑臭河道的水大夫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主楼前,伫立着一块大石头,上书红色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列宇每次到办公室工作,都会经过这块大石头。 这块石头提醒他思考读博以来就萦绕心中的问题——如何用科研技术“还人民绿水青山”。 臭水沟、污水河……这些是张列宇从业12年最常去的地方,他说自己是个“水大夫”,专门诊治“生病”的河湖,已成功“治愈”的80余条黑臭河道就是“已经出院的病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姚宏宇为国产软件注入硬实力

    科研姚宏宇为国产软件注入硬实力

    在中国,他可算得上云计算的先行者和实践者。20年前,当别人忙于跑马圈地时,他却潜心于研发云计算的基础软件。别人不理解,他却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他就是姚宏宇,友友天宇创始人、中国云计算专委会委员。 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在硅谷亲历了云计算逐步成长的过程,姚宏宇有着异于常人的洞察力。2007年,他带领团队归国创业,立志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核心产品,让基础软件成为国家硬实力。...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在地壳中发现最珍视的东西

    科研在地壳中发现最珍视的东西

    “你是怎么知道哪里有新矿物的?”这是工作多年以来,李国武经常被人问起的一个问题。 这也难怪,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晶体结构实验室教授,李国武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测定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寻找那些还未被人发现的矿物。而在这方面,李国武的工作可以用“出色”来形容。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现的矿物大约有100多种,我国平均每年能发现1~2种。近年来...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周慈英

    浏阳市兴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周慈英 ​浏阳市兴乐农业科技有限开发公司和中国柑橘研究所合作,根据浏阳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特点,开始培育新型柑橘品种。通过近5年摸索培育出全新的柑橘品种柑橘,如今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政府和周围村庄的果农对这种柑橘格外青睐,纷纷前来取经学习,有的还要求购买种苗,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外地一些客户从网上看到信息后...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卓越科研学者No.31吴怡频公共管理学院

    2022年是学校全面进入卓越大学建设内涵式发展新征程的一年,学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努力奋进,再创佳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作,离不开科研服务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为感谢我校广大科技骨干及科研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特推出“卓越科研学者”和“卓越科研秘书”风采展示宣传活动。 吴怡频/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科研事迹 : 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